導語:再過些日子,今年立冬時節就要到了,從天文意義上來講,立冬即冬天開始的意思,所以,作為冬天的伊始,人們會舉行一些傳統活動,以及吃傳統美食來迎接它的到來。那么,立冬的風俗吃什么食物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立冬當天南北美食大匯總。
立冬的風俗吃什么食物
立冬食物
大部分地區:必吃餃子
在北方,凡是重要的節日都要吃餃子,而立冬是古代民間的“四時八節”之一,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節氣,更要以食物慶祝,尤其是北京、天津的人們立冬講究吃餃子,其餃子來源于“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的地方立冬有吃南瓜或軟棗的風俗,在天津河東“老天津衛”聚居地,人們吃倭瓜餡的餃子。
北京:涮羊肉
至于清代宮廷,立冬的規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屬溫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后來民間也熱衷此道,如老北京的涮鍋。除此之外立冬進補養身,還可以吃些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御寒效果好的食物。
閩中:熬草根湯
立冬,閩中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后,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草根品種眾多,配方也多種多樣,但都躲不開補腎、健胃、強腰膝的功能。
福建:甘蔗
福建民間有俗語“立冬食蔗齒不通”,因為立冬之日甘蔗成熟,吃了不上火,還可以起到保護牙齒、滋補的功效。
甘蔗
漳州:吃交冬糍
立冬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
南京: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币涣⒍?,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著北方人吃起了生蔥。
潮汕:吃甘蔗
廣東的潮汕地區,甘蔗是“補冬”的食物,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在汕頭,人們立冬吃用蓮子、香菇、板栗、蝦仁、紅蘿卜等做成的香飯。這些也都是溫熱的食物。
臺灣?。貉蛉鉅t、姜母鴨
在臺灣,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鴨湯
廣東:香飯
在廣東一帶有些地方的立冬習俗是吃“香飯”還要吃甘蔗。香飯實際上就是蝦米、香菇、芹菜這些做的炒飯。我們都知道立冬時節的甘蔗已經是成熟了,這個時候吃甘蔗是不上火的,同時還能起到保護牙齒的作用。
紹興: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其他地區:鯽魚
立冬以來吃鯽魚的習俗已經有一定的歷史傳承由來了。鯽魚具有開胃的效果,同時還能幫助消除水腫,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相關推薦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30
2022-12-28
2022-12-28